去年11月,张杰克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通知他他的手机将不再接到有关他大通银行(Chase Bank)账户任何交易的提醒。
31岁的张杰克最初以为这条短信是诈骗信息,并未多加理会。大约一周后,当张杰克想要登陆网上银行查看账户时,却发现无法登陆。他立刻致电大通银行,被告知应前往当地分行。在到达分行后,张杰克震惊地发现自己商业账户中的10万元不翼而飞。大通银行告诉张杰克,这10万元是在11月的4天内分四次在皇后区和布朗士的四个大通银行分行被取走的,每次取款金额为2万5千元。
这笔损失对于张杰克来说是摧毁性的。张杰克在皇后区经营一家课后班项目,该项目在过去的两年中,因疫情几乎完全停摆。张杰克说,被盗走的10万元中还包含有他申请到的新冠小商业赈灾贷款的“救命钱”。
“没了这笔钱,我们现在无法生存,”张杰克说。
和其他Documented采访到的受害者一样,张杰克希望能够化名。他和其他受访者称,在遭遇银行诈骗后,他们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此外,他们也担心如果文章里使用了真名,有可能令他们面临更大的身份盗窃风险。
相关报道: 每月约一人丧生 拼车司机外卖员吁手机软件公司提供更多保护
“请不要提我的真名和我现在住在哪个州。我担心如果骗子在网上看到我的信息,知道我账户里有钱就会盯上我,”一名40岁的化名为李华的大通银行客户说。她称自己账户中有6万元被盗。
近期,数十名大通银行华人客户发起写信投诉大通银行的行动,张杰克和李华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他们投诉称,自己银行账户的存款被人通过欺诈性的交易盗走,而作为美国最大的银行,大通银行没有给他们应有的保护和支持。
其中超过30人还在5月底参与了针对大通银行的示威。他们拿着写有中英双语的横幅抗议道:“银行监管如同虚设,漏洞百出!” 示威者们要求银行加速对他们索赔申请的调查,并完善针对身份盗窃的安全系统。有大通银行客户称,银行对其案件的调查长达7个月,迟迟没有下文。
上述行动凸显了纽约市身份盗窃犯罪的猖獗、金融安全系统存在的漏洞、大银行对客户尤其是那些因语言障碍难以厘清索赔流程的移民支持的不足。
身份盗窃浪潮席卷纽约华人社区
联邦贸易委员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纽约州人均身份盗窃案件排名从2020年的第22名上升至2021年的第8名。
“身份盗窃确实呈上升趋势,且这一趋势在疫情期间仍在持续,”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安全、火灾及紧急管理系助理教授宾思(Chelsea Binns,音译)表示。宾思称,身份盗窃案件上升的部分原因在于政府对失业金申请条例的放宽以及使用网上银行的人数的增加。
由法拉盛守望互助队在微信上建立的“银行投诉者维权群”将华人身份盗窃受害者们聚集在了一起。这个互助队是在2010年23岁的华人移民姚宇在一条巷子里被强奸并杀害之后应运而生的民间自卫团体。
自姚宇案后,有超过1600人成为法拉盛守望互助队的志愿者,该团体也成为许多只会讲中文的华人移民的“救助站”。今年5月向大通银行索回3万6千元被盗款项的张文就是向该互助队求助的第一个身份盗窃受害者。
截至7月1日,“银行投诉者维权群”已有283名成员。虽然群里身份盗窃受害者的具体数量尚不明晰,但据法拉盛守望互助队队长朱立创估计,群里约有一半的人是身份盗窃受害者,其余为社区人士和华文媒体记者等。
朱立创指出,微信群里的成员包括有大通银行、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的客户,但大约一半是大通银行客户。他解释说,张文成功向大通银行索回被盗款项的经历被媒体报道后,激发了更多该银行的华人储户维权及发声。
张文表示,今年1月,有人冒用他的名义申请了一张银行卡,并在未经他本人许可的情况下多次从他的支票账户取走共计3万6千元的款项。
由于不谙英语,张文在朋友的帮助下将索赔材料翻译好并寄给了大通银行。但大通银行在经过调查后认定所有交易均经张文本人授权,拒绝赔款。
法拉盛守望互助队成为张文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朱立创随后举办了新闻发布会讲述了张文的经历。大通银行在接到媒体质询后向张文道歉,并承诺将退回其被盗款项。
在随后的两周内,朱立创接到了“约50个”有着和张文相似经历的大通银行华人客户的求助电话。朱立创决定建立一个微信群以更好地与受害者们进行沟通。
在一个月内,超过20名大通客户在法拉盛守望互助队的帮助下将投诉信翻译成英文。朱立创表示,他自7月起开始向大通银行及12个不同的联邦、州和市机构寄送这些信件,其中包括检察官办公室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微信群内的15名成员参与了Documented的问卷调查,称自己因未授权交易而蒙受了1000元到15万元不等的损失. 其中大多数人居住在皇后区和布鲁克林的华人聚集区,6人是在位于法拉盛缅街39-01号的大通银行分行开设的账户。
对于银行向身份盗窃受害者提供怎样的指导和支持的问题,大通银行在邮件中回复说:“在发现有任何你不知道的交易后立即通知我们是很重要的。此外,由于每个案件都不同,我们的反诈骗团队会针对具体的索赔告诉客户需要提供什么信息。”大通银行区域沟通副总裁科伦(Briana Curran,音译)在声明中表示。
大通银行没有直接回答有关调查身份盗窃案件流程的质询。“我们会审核我们收到的每个客户的情况,”科伦说。“保护客户的账户必须依靠银行和客户双方的合作。我们会持续监控账户,我们同样也需要客户这么做。” 她建议,消费者一旦发现账户中有异常活动应立即联系银行,并给出了预防诈骗的小贴士。
Documented查阅了超过40页的相关文件,包括示威者们提供的驾照复印件、银行流水单、机票和警察报告。这些记录显示,当诈骗者冒用受害者的身份,拿着假护照或驾照从他们的银行账户取走款项时,部分受害者人在外州或正在中国旅行。
求偿路漫漫
张杰克在参与5月的示威后,目前已收到部分赔偿。但他表示将继续对大通银行进行投诉,“我花了7个月的时间索赔。你知道这对我们这样的小商业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有多大吗?”
张杰克说,他去年11月通知银行自己账户中有10万元被盗后,银行让他去警局报案。然而,当他前往112分局报案时,警方又告诉他需要提交列出他账户上未经授权的交易细节的银行证明才能出具警察报告。
“银行没有人告诉我们要怎么做(索赔),这对客户太不负责了!”张杰克说。他说他花了三次才成功将索赔材料传到大通银行客户索赔部,其中两次还是通过大通银行分行传真给索赔部。
“当我打电话给大通问我案子的进展时,他们说他们没有收到任何传真,”张杰克说,“如果发生一次,我还可以理解。但发生两次?怎么可能?”张杰克说,在他第三次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索赔材料后,大通银行才终于收到了相关文件。大通银行没有回复Documented有关身份盗窃案件调查通常所耗费的时间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银行反应都很迅速,会在一个月之内纠正相关错误,”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欺诈检验及金融取证项目杰出讲师及协调员夏皮诺(David Shapiro,音译)表示。“我没法具体评价这个案件里发生了什么,”夏皮诺在谈及张杰克的案件时说,“但他案子所耗费的时间太离谱了。对于一个2021年11月发生的案子来说,这样的调查不具备应有的效率和及时性。”
对于像张杰克这样的奔波于警局和银行之间来获得索赔文件的华人受害者,夏皮诺表示银行及警局都没有向他们提供准确的信息。他指出,来自于银行的信息“要重要得多”,因为银行拥有推动调查快速进行并解决相关问题的权力。
夏皮诺解释称,银行证明信有助于报案,但并非受害者在向警局索取警察报告时的必要文件,“它有用的地方在于能够把关键细节有条理地列举出来,但并不能能阻止一个人去警局希望能拿到一份诈骗受害报告。”夏皮诺补充说。
大通银行的网站上列举了身份诈骗受害者处理相关问题的步骤。它指示受害者登陆 IdentityTheft.gov查询所需文件清单以及索赔信的范本,并通知银行及信用报告机构。它还告诉受害者前往当地警局报案,其中包括身份盗窃发生地的警局。此外,它还建议受害者联系其他政府机构。
通常,华人社区的大通银行如果有双语工作人员,他们可以向客户提供中文服务。大通银行未回答有关该银行是否将身份盗窃保护贴士翻译成中文或为华人社区客户提供翻译服务的问题。Documented也未能在大通银行网站上找到有关任何身份盗窃政策的中文版本。
截至7月7日,“银行投诉者维权群”至少有8位成员说大通银行已经联系他们,并退回部分或全部被盗款项。然而,群里仍有数十名成员正在等待银行的回音。
在大通银行开设账户逾10年的李华说,大通银行称她被盗的6万元是由某不明人士于6月在位于曼哈顿3大道633号的分行办理电汇转走的。银行称,该人士持有李华的纽约州驾照。而李华表示,她已于7年前搬离了纽约,且不再使用纽约州驾照。她随后要求大通银行在她的账户上注明她已不再使用纽约州驾照。
大约一周后,有人再度试图使用李华的驾照进行电汇转账。大通银行打电话向李华确认这笔交易是否经她授权,李华立刻否认。她告诉大通银行自己已经注明了有关驾照的最新情况,“我问他们,为什么你们当时不报警?那个人就是骗子啊!”
大通银行告诉李华,银行无法就该情况报警。科伦在回复Documented质询的声明中证实了这一政策,“消费者应当向执法部门报告可疑的诈骗,大通银行会配合执法部门的要求。”大通银行没有解释为什么银行不能就上述情况报警。
居住在外州的李华表示,她只能前往警局报案,并为了索赔一事至少去了两次她开户的位于法拉盛的大通银行,给银行“打了无数个电话”询问进展。
李华说,大通银行对于身份盗窃受害者的态度让她感到“沮丧和愤怒”。“我的钱是在银行被盗的,现在感觉银行却把调查的负担转嫁到我们客户头上。”
大通银行对示威者称,银行将举办一系列工作坊向客户普及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的知识。“不,你们(大通)应该教育你们的员工怎么更好地保护你们的客户!”张杰克回应说。
朱立创表示,他注意到盯上华人受害者的骗子大多也是华人。他认为,一些银行柜员可能无法“区分华人的长相”,错将华人骗子当成是被盗身份证或假证件照片上的人。
张杰克说,大通银行的柜员没有认真确认盗走他存款的人的身份。“你怎么能让一个人如此轻易地取走2万5千元?签名还是错的!” 让他感到更糟糕的是,“这种事情发生后,银行不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反而让客户觉得好像钱被偷是他们自己的错一样,”张杰克补充道。
科伦在回应有关工作坊的问题时表示:“我们社区的银行人员正在筹备工作坊(有关预防诈骗),我们不日将公布具体日期。”
和许多其他的受害者一样,李华说她现在害怕接来自陌生号码的电话。“我甚至以为医院寄来的账单都可能是诈骗。” 多位受害者还告诉Documented,他们现在每天都会查看好几次银行账户,晚上会因为经济和精神压力睡不着觉。
“很明显现在有很多身份盗窃的受害者,特别是来自这三家大银行的客户(大通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银行),”代表包括法拉盛在内的皇后区东北部社区的州参议员刘醇逸说。刘醇逸表示,他的办公室已经与朱立创及多位身份盗窃受害者取得了联系。
“人们觉得银行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客户支持。银行在保护消费者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更积极主动,尤其是当消费者是英语不佳的新移民的时候,”刘醇逸在接受Documented采访时说。Chase没有对刘醇逸的评论进行回应。
刘醇逸表示,他的办公室也联系了纽约市警,了解他们办理身份盗窃案件的流程。“身份盗窃是一个重大问题。它不仅会导致经济上的困难,还会带来情绪及其他方面的困境。”刘醇逸敦促民众小心保护好个人信息,并鼓励有需要的受害者联系他的办公室。
“根据具体案件的具体情节,一个案件可能会被列为身份盗窃、重窃案、轻窃案等等不同门类,”纽约市警发言人在回复Documented的电邮中表示。纽约市警称,受害者应当拨打911或前往最近的警局报案。“建议他们尽可能多地带上手头上有的相关信息或文件。”
纽约市警还指出,身份盗窃者只需要几个有效个人信息就可以冒用他人身份来申请信用卡或借记卡,包括姓名、住址、出生日期、社安号以及母亲婚前姓氏。纽约市警建议民众保持警惕,比如在信用卡安全及销毁含有重要个人信息的卡或文件方面更加谨慎。
数名受害者接受Documented采访时表示,他们以为银行是存放自己赚来的辛苦钱的最安全场所,但现在他们觉得银行不再安全,还有一位受访者甚至在考虑购买保险箱存放财物。“我现在都不信任银行了,我不知道钱放到哪里才安全,” 李华说,“我现在每天都在等大通的调查结果,就像在等法官宣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