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六的早晨,位于曼哈顿唐人街勿街62号的大楼里传出了孩子们的歌声和欢笑声。一堂中文音乐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群4到6岁的孩子们排成三排,齐声唱着:“爱你哟,爱你哟,你是我的全宇宙”。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跟着老师充满活力的动作随着欢快的歌曲一起将手举过头顶比成心型。这些孩子是纽约华侨学校(New York Chinese School)的学生,他们在为即将到来的文艺汇演作准备。
创建于1909年的纽约华侨学校,是美东最大的中文学校,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学校之一。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该校经历了兴衰起伏,仍然延续着最初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并不断拓展其提供的服务和资源,适应华人社区的需求。纽约华侨学校的历史亦是一部海外华人的教育微缩史,反映了曼哈顿唐人街的人口结构变化、华人移民的需求变化以及移民们为在保留文化根源及适应新国家环境之间达成平衡所作出的努力。
纽约移民记事网(Documented)采访了纽约中文学校的校长王宪筠(Jennifer Wang)以及一位学生的家长,为您讲述这个传奇且历史悠久的机构的故事。
在唐人街“市政厅”里的学校
说起纽约华侨学校,就不得不提到它坐落的纽约中华公所。许多人把唐人街历史最悠久的社区机构中华公所的主席比做唐人街的“市长”,而纽约华侨学校就是位于唐人街“市政厅”的学校。该校是隶属于中华公所的六十侨团之一,它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中华公所多年的扶持与帮助。学校位于纽约中华公所大楼内,有多间教室和一个体育馆。
19世纪中期,加州淘金潮吸引了成千上万名华人寻找新的机遇。然而,1869年,首条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竣工后,约2万名中国劳工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许多人辗转到包括纽约在内的美国其他城市寻求生存空间。1882年《排华法案》令美国的华人移民处境更加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公所于1883年成立,为纽约的华人移民提供了一个守望相助、获得社会服务和资源的避风港。
根据纽约华侨学校提供的史料,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倡办学校,并计划在海外发展侨校。1906年12月,由学部奏派内阁侍读梁庆桂赴美洲筹办华侨学校。几经一载,成绩显著,被后人称之为倡导北美侨教的“开山祖”。在美洲筹办华侨学校共计14所。
纽约华侨学校由此应运而生。根据侨校历史记载,梁庆桂赴美兴学期间,向纽约中华公所当时的主席陈焕章提及应在海外发扬中华文化,启发侨胞知识,而陈焕章深感有此需要。由于华人子弟远离祖国,难有中华文化熏陶,故倡设立侨校以敎化之,经各方赞同后成立。在中华公所主席陈焕章的倡导下,纽约华侨学校于1909年9月15日开办。
“上帝爱这所学校”
万事开头难。纽约华侨学校刚开办时暂借在勿街21号浸信会差传会址办学,不过学生仅二十余人,而筹措经费是当务之急。中华公所决议每年从公所拨出250美元作为经费来资助学校运作。此外,社区人士也积极为学校募款。该校提供的史料记载,1929年,隶属中华公所的纽约致公总分堂(现纽约洪门致公总分堂)派代表前往旧金山中华公所筹措办校经费。
此后,学校于1913年迁至宰也街13号。由于纽约华人日增,入侨校的学生日众,而自立门户。至1929年,中华公所向市府洽购旧市立108小学为校舍。1962年,纽约华侨学校正式于州教育厅注册为绝对特许学校。同年,该校搬入新建成的中华公所大楼并于此办学至今。
王校长回忆起学校的峥嵘历史时说:“我觉得上帝爱这所学校,我们也按照基督教义运营着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的学校。”她表示,学校最初借用当地教会的临时空间得以办学,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华人社区的巨大帮助和支持。
她提到,多年来,学校的运营依靠学费和捐款。例如,学校图书馆的启动资金就来自于李美步的捐款,她是史上第一位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华人女性,也是著名的华人社区活动家。华人社区的许多组织和企业也是学校的主要捐助者。
为了满足华人社区不断发展的需求,纽约华侨学校于1963年开始提供周末和暑期课程。如今,学校主要为4到18岁的学生教授中文,还提供成人普通话和粤语课程。此外,学校还提供各种学科的辅导和课外活动,如成人英语班、美国公民入籍班、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和计算机课程。
王校长说:“我们的周末和课后项目仅收取可负担的学费,帮助许多工薪家庭照顾他们的孩子,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工作。”这样的课程设置受到了许多家长的好评。王校长介绍,在疫情前,学校每年入学的人数鼎盛时高达2000多人。
尽管多年来不断扩展其项目,学校仍然坚持中华文化传统的四个道德标准:“礼、义、廉、耻”。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祭孔大典,并派遣其屡获殊荣的鼓乐队“深红国王鼓乐队”参加华人社区的重要节庆或文化活动,但该乐队在疫情期间停止了运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王校长强调说,该校的使命不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更重要的是传授中国传统和文化遗产,并在学生心中植入回馈社区的意识。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该校见证了许多杰出校友回到华人社区服务,其中包括三位前任或现任的唐人街公立学校的校长,以及医生、律师和其他专业人士。
随着学校的发展,它也吸引了许多没有或只有部分华裔血统的学生。王校长说:“我相信在全球化时代,学习第二或第三语言是一种趋势。”她指出,学校至少有30%的学生是非华裔或混血华裔。
九个孩子的母亲、下曼哈顿居民贝拉特(Lynn Berat,音译)表达了谈及纽约华侨学校时充满感情:“我们与这所学校已有约20年的渊源。我们没有任何与中国有关的背景,但学校感觉就像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的女儿们非常喜欢这里,每个人都对我们非常好,现任校长也很棒。”
贝拉特说,送女儿们到学校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到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贝拉特的所有女儿都是纽约华侨学校的校友或在读学生。她已经从该校毕业的女儿们目前仍正在攻读与中国或中文相关的专业。她的大女儿林赛从四岁开始就在这所学校学习,现在是牛津大学中文研究专业的博士生。贝拉特说:“对我们来说,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对中文的短暂兴趣,而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15年历史的学校面临疫情及后疫情的挑战
然而,由于唐人街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学校目前正面临学生入学率和预算大幅下降的问题,艰难地从疫情中恢复。
据王校长介绍,近年来,唐人街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新移民大量涌向法拉盛和布鲁克林。大多数家长选择将孩子就近送到家附近的学校和补习班,从而导致唐人街学龄儿童数量大幅减少。此外,新移民更重视孩子适应英语环境,而非中文教育。
疫情爆发时,唐人街的中文学校面临的情况异常严峻,有些学校迟迟无法从疫情影响中恢复,今年宣布关闭。许多学生自疫情以来选择上网课或就读附近的中文学校,再没有返回过这所学校。王校长指出,相较于疫情前在校生数量最高峰的2000多人,目前的在校生仅为400人。
生源的减少直接导致收入的下降。由于预算紧张,学校不得不暂停成立于1954年的鼓乐队的运营。此外,为了节省成本,学校的教师和志愿者还承担了清洁教室的责任。
王校长强调,学校多年来一直提供学费低廉的课程,中文课每学期通常约为290美元。每年,学校为毕业生提供100至1000美元不等的奖学金。她说:“总的来说,我们是为所有学生提供几乎免费的语言课程。” 她说,这项奖学金是由中华公所顾问伍锐贤(Eric Ng)和云吞公司创始人黄青新(Chin Sun Wong)赞助的,他们共同设立了这个毕业奖励基金。
目前,学校已采取多项措施以增加招生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些措施包括与纽约市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招募毕业生担任志愿教师,开展面向三州地区的在线营销,并继续提供在线课程。王校长说:“我们已经为社区服务了115年,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歇过一天。我们希望继续坚持这一承诺。”